长沙物流第一品牌——鹏展物流

长沙鹏展物流有限公司

当前位置: 主页 > 公司新闻 >

全球供应链的发展趋势

时间:2012-04-11 10:14来源:长沙物流公司 责任编辑:长沙鹏展物流有限公司 点击:
全球供应链正在不断演变和创新 我们需要关注2008年以来的金融危机对国际贸易体系造成了很大的威胁。过去100年间世界曾经发生多次金融危机,但这些危机都发生在全球经济的周边,如东亚、俄罗斯、土耳其和拉丁美洲;而2008年以来的金融危机却发生在西方核心经

    全球供应链正在不断演变和创新
    我们需要关注2008年以来的金融危机对国际贸易体系造成了很大的威胁。过去100年间世界曾经发生多次金融危机,但这些危机都发生在全球经济的周边,如东亚、俄罗斯、土耳其和拉丁美洲;而2008年以来的金融危机却发生在西方核心经济体:美国和欧盟。
    欧美金融危机导致全球经营、监管及贸易环境 (贸易保护情绪)高度不确定,不仅动摇了企业界的信心,且影响到实体经济中的生产、交易、就业、投资及创新等环节。许多发达国家的政府、监管机构及国际组织在解决高失业率和金融危机时束手无策,更加深了大众对前景的疑虑。许多曾支撑全球经济及贸易的理论、统计框架、监管体系与监管方式都显得缺陷重重,无法应对全球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全球供应链也在不断进化。从亨利福特的“T型车生产模式”时代到最新的全球供应链网络系统,我们见证了从最简单的单个企业制造到如今通过高效的投资和流畅的跨境贸易,以及网络化生产过程,从而创造更高价值。
    以苹果手机为例,全球供应链网络使专业化分工及大规模生产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产品设计可以在世界上最合适的研发基地 (美国加州)展开,融资可以在世界上最合适的金融中心 (美国纽约)实现,零部件可以在世界任何一个合适的生产基地生产 (中国及亚洲其他制造业基地),再通过复杂的物流网络运送到世界任何一个合适的组装基地装配,最终产品在世界任何一个合适的销售基地发售给遍布全球的当地消费者。这个全球分工精细、紧密合作、规模巨大的供应链网络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创造了大量就业、价值和激发创新。
    全球供应链的几个发展趋势
    1.中国在全球制造业中的作用及比重可能不会继续提升,甚至可能减少。主要原因是近几年中国的生产成本相对上升较快,而购买力大大增加,逐渐成为消费大国。这为中国周边的发展中国家带来很好的创造就业及发展机会。
    2.亚洲的消费和高附加值产业可能会不断增长,而美国的高端制造业由于美国新能源的良好前景及运输成本的上升,可能回归本土。全球设计及消费、全球制造可能更符合未来趋势。
    3.在日本福岛地震及相伴核事件及泰国水灾等自然灾害频发时代,全球供应链地理位置分布将更趋多元,并将巩固实体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但也会改变过去单一关注成本而忽视各类风险的管理模式。
    4.全球多功能产业链发展创新的需求将提升通讯技术、资讯技术和交通技术的不断更新换代,不仅会巩固实体经济的全球化,也将使经济及贸易的国界变得更为模糊。而地理、人口及制度环境可能成为更重要的经济与企业发展因素。
    5.由于新兴经济体巨大的人口规模、自然资源及可消耗能源的限制,企业及国家将不得不更加关注生产和消费的可持续性发展。这对全球供应链将来的分布与演变带来不确定因素,同时提供各种挑战及机会。
    6.金融及贸易监管与政策等宏观环境对实体经济的冲击将越来越频繁及严重,国家及企业需要更加关注全球治理的问题。特别需要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国际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协调努力,维护我们正在享受的相对比较开放的国际贸易环境。
    发展全球多边自由贸易体系
    中国在改革开放30年中参与并受益于开放的全球多边自由贸易体系。目前世界贸易组织多哈回合谈判出现了僵局,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世贸组织对于贸易谈判采取的一个“全盘承诺”的做法。即除非盘中的所有议案都取得一致同意,否则就不可能达成任何协议。
    这意味着一个国家可以因为一个并不重要的分议案阻止一个惠及所有国家并给全球贸易带来重大利益的一些并无争议的协定。全球生产、消费及贸易实践的变化如此迅猛,但全球贸易谈判及全球治理的规则与方式却不能与时俱进。我们需要新思想及创新实践来打破不合时宜的旧思维和旧规则。
    相信亚太经合组织 (APEC)遵循的“开放型区域化”原则可能是一个可借鉴的经验,或许可以提供一个用来突破多哈回合谈判僵局的模式。从本质上讲,这是一个关于我们如何逐步实现贸易自由化,并如何在全球层面上向前迈进的务实问题。最关键的原则就是,这样的“开放型区域化”的外向型的,对其他任何国家都是开放的,同时可以与世贸组织的多边原则相容,并支持共赢的全球自由化进程。它的重点是先在区域集团内部之间建立自愿的开放性自由贸易全球协定,然后允许其他国家或地区加入。亚太经合组织的经验表明,这个概念是可行的。但关键是其内容必须是为实体经济的需要服务,并创造共赢及尊重各国自愿加入区域性全球协议的权利与意愿。

------分隔线----------------------------